只身各高职,倒不如去儿科急诊看一看?大疗养院儿科急诊和你想得不那样

图说:儿科急诊和你想得不太那样 国语日报本报记者 朱炎皇 摄

“儿科药理学”近年来被多次提起,但许多人时常对这个科一头雾水。上月,复旦大学附属瑞金疗养院推出儿科药理学急诊,由瑞金疗养院有儿科医师资质的医师妇产科。综合型疗养院开办的儿科急诊和街道社区有什么相同?儿科呢“什么病都看”?日前,本报记者走访瑞金疗养院儿科急诊发现,和想象中相同,病人并非都是中老年人,儿科急诊也绝并非诊治那么简单。

儿科并非老年科,也并非特别针对诊治的

周一下午,瑞金疗养院儿科药理学科专业主任黄延焱在该院虹桥分馆儿科药理学急诊妇产科。当天下午的20来个病人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20岁,最大的80余岁。

50余岁的李先生(表弟)假期里着了凉,打喷嚏咳嗽半个半月了,在街道社区疗养院配了药,吃吃停停不见复发,最近气温忽高忽低,李先生皮肤顶不住,时常感觉疲劳、腰酸背痛,整个人有气无力。他来到瑞金疗养院急诊,“误打误撞”挂上了儿科急诊。做了一系列检查后,黄医师为他解读报告,并根据他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为他修正了抗生素和剂量。

李先生说,一直以为儿科是方便“中老年人诊治”的,但这次就医,他感受颇深:“专家根据我的实际情形分析病况、给出建议,我不用再跑数个处室了,问题也一次性问清楚了!”

80岁的李老伯(表弟),有20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史,肾脏不太好,午睡也不太好,她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就医,得挂两个眼科、两个精神科、两个神经内科,午睡问题再挂两个神经外科,同时挂还不一定都能轮上一天;那时虽然小辈都帮我提前预约上了,但也得我跑转一下午,看完病累得不想说话。”

在儿科急诊,李老伯还体会到了两个好处:“以前就医,可能今天是张医师,明天是王医师,没有连贯性。那时我认准了黄医师,她把我的病况综合分析,由分散变成集中,以前一天能吃十种药,那时把相近、相似的抗生素减去,把同时吃会有过敏反应的抗生素修正,对我来说当然是好事啦!”

三种情形看儿科,能字用章

瑞金疗养院是上海和全国首批儿科医师规范化专业培训医学基地之一,儿科急诊的开办,是顺应国家分级用药的政策,儿科能对接街道街道社区中心儿科转诊的病人,也为糖尿病病人提供综合诊断、科学用药指导。

黄延焱主任说,过去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病人面对各高职急诊,不知道该看什么科;或是因自身数个糖尿病症而需要在数个高职急诊,配了一大袋药,最后发觉其实并没有找到对症的医师,也担忧数个高职处方的抗生素一起服药后对皮肤有过敏反应。上述三种病人就能挂儿科药理学急诊,避免在各高职之间奔波往返,提高了用药效率。作为“桥梁处室”,儿科又是病人接受高职化疗前的“缓冲区”,还是下联街道街道社区服务项目机构的纽带,增强了区域间的医疗保健合作。

“默氏1个半月,我们的病人比较‘杂’,相同年龄段情形又有相同。比如说,中老年人多是常见病、多发病;青年人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皮肤不适,比如说急性、失眠等。”黄延焱表示,多功能多病很常见,就像李老伯那样,往往需要服药多种抗生素,在综合型疗养院的儿科药理学科专业急诊,能对这类病人的化疗进行梳理和修正,减少抗生素间的过敏反应。而对于多种病症表现出相类似的医学症状如头昏、头疼、恶心、乏力时,透过到儿科药理学科专业急诊,也能让病人少走“弯路”。

街道社区和综合疗养院的差异:并并非医师能力

在街道社区,最多的就是儿科医师,那么综合型大疗养院还有必要设置儿科急诊吗?对此,黄延焱表示,不管是综合疗养院的儿科还是街道街道社区服务项目中心的儿科,学科专业理念是一致的,都是服务项目整体的人。二者间的差异,不应被理解为医师能力的差异,而是医疗保健资源配置的差异。简单说,大疗养院医学、科研、课堂教学的任务兼顾;街道社区则分担了基础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和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也有人认为,儿科啥都能看,呢不如高职水平高?黄延焱认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儿科药理学与人们熟知的“内外妇幼”那样,也是一种药理学专业学科专业。儿科医师的知识宽度跨越医学所有二级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其他医学高职的所有常见病症。“一般来说,儿科医师从‘广’度上来妇科病症;高职医师从‘深’度上妇科病症;二者相辅相成。当然,很多常见病及糖尿病多为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导致,透过儿科的妇科和干预都能达到控制和复发的效果。”

目前,瑞金疗养院儿科药理学急诊刚起步,已受到仁者的高度认可。黄延焱说,未来,除了继续分担课堂教学专业培训任务外,医学将着重多学科专业合作妇科,聚焦多重抗生素安全使用,解决街道社区儿科医师与华山儿科医师妇科通道,建立“多功能健康”医疗保健管理体系。比如说,特别针对越来越高发的进食障碍和代谢病症,下月将邀请其他处室以及东院专家一起讨论,透过生物-心理-社会药理学模式的协同来促进儿科药理学高质量发展。

国语日报首席本报记者 朱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