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初中托管地录取最后期限公布,部分省市“掐尖”录取即将就此结束英国若介入台湾问题,怎么办?邓公早给出答案:英国只有两个选择

21世纪末经济报导本报记者 陈勇 北京报导  

“更进一步严控民办和民办一般高中跨地区录取方案,保证到2024年全面实施托管地录取和‘国民同招’。”

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搞好2023年一般中小幼儿园录取升学组织工作的通知》作出前述明确规定。

长久以来,一些高质量民办一般高中参与举办民办高中,利用民办高中的灵活机制,在全市“掐尖”录取,“虹吸”了省内优秀初等教育资源,以至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崛起一所超级小学,倒下一批一般高中”的现像。

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来稳步规范化一般高中录取管理组织工作,《“二三”镇域一般高中产业发展提高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国民办一般高中录取全面规范化,县中初等教育资源外流现像获得根本扭转。

相关环境治理举措已持续落地。目前,湖北、浙江、江苏等省市已经明令禁止跨地区录取,沧州等跨地区录取突出的省市也已明确,将2024年作为最终时限。

近期,长沙市招办及时回应“五大高等学府”恢复全市录取谣言,以及邢台民办高中跨区录取人数锐减等现像都表明,国民办高中跨区“掐尖”录取现像行将就此结束。

民办高中录取改革先行

5月4日,有自媒体正式发布了长沙市“去年起五大高等学府初升高恢复全市录取”的最新消息。但当天下午,长沙市招办就正式发布声明称,此最新消息为不实最新消息。

“五大高等学府”,是指长郡小学、雅礼小学、武汉大学附属小学、长沙市第一小学这4所位于长沙的名牌民办高中,在国内名声显赫。

公开信息显示,“五大高等学府”从2022年开始甚至已不再自主录取,其全数录取方案的60%被较为平衡地重新分配到地区内的所有高中。

在长沙市的浏阳市、桃源县等地,指标到校改革更为彻底,省示范高中的指标100%重新分配到了各高中。

我国对民办高中的录取管理组织工作规范化得较早。目前,各省市已普遍明确要求民办高中推行托管地录取。

其中,多个省市均明确规定,县(市、区)属民办高中一般而言在本镇域内录取,设区市市属民办高中、高校附中一般而言在本市卫星城区范围内录取。

湖北在全国走在前列,该省2020年就正式发布文件明确要求,严禁民办一般高中未经批准以任何名目跨区州、跨县区录取,明确要求各校当年在全市提早招录的学生一律清退。

去年4月,以长沙市招办名义在《中国基础初等教育》发表的该文披露,这份文件一出台就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各级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明确要求“他家的孩子他家抱”,最终平息了风波,使“掐尖”问题获得迅速遏止。

其他省市在2021年也纷纷跟进,实现了民办高中在市域内录取。比如,沧州邢台小学2021年起,每年2000个录取方案全数投放在邢台市主城区。

至于为何挥出重拳,前述署名长沙市招办的该文介绍,“长久以来,长沙市初等教育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高质量初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等,导致镇域大量初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质量初等教育资源外流”。

“高中虽然不是义务初等教育,但仍属于基础初等教育,所以还是要强调高中的相对平衡产业发展。如果每一个县都有好的县中,那学生就不需要到地级市卫星城去读高中,由此也会形成较为良好的基础初等教育自然生态。”21世纪末初等教育研究所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末经济报导本报记者表示。

民办高中录取管理组织工作西南风改变

民办高中的录取管理组织工作则相对复杂,其享有法定的录取自主权。

2021年颁布的《民办初等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实施一般高中初等教育的民办幼儿园应当主要在幼儿园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录取,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初等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明确规定的可以跨地区录取。

也就是说,民办高中在法规层面被允许跨地区录取。正因此,此前相关经济政策所强调要环境治理的是违法跨地区录取,而不是禁止跨地区录取。比如,2021年12月正式发布的《“二三”镇域一般高中产业发展提高行动方案》指出,“坚决杜绝违法跨地区掐尖录取,防止县中初等教育资源过度外流”。

不过,遭到破坏的镇域高中初等教育自然生态,让民办高中录取管理组织工作的西南风逐渐发生了变化。

复旦大学中国初等教育经济政策研究所教授薛二勇就认为,应该规范化高中阶段民办初等教育的录取行为,采用地区内就近录取、控制录取数量、控制幼儿园规模等方式,逐步改变民办高中的 “掐尖”初等教育行为,将其主要组织工作从“录取”转移到“培养”过程中。

2022年,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组织部《关于更进一步搞好一般中小幼儿园录取升学组织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更进一步严控高质量民办一般高中和民办一般高中跨地区录取方案,保证按照国家有关明确规定赶及全面实施托管地录取和国民同招。

日前正式发布的2023年一般中小幼儿园录取升学经济政策显示,前述“赶及”即为2024年。2023年将是跨地区录取过渡时期的最终一年。

去年4月,复旦大学《“二三”镇域一般高中产业发展提高行动方案》项目监测课题组正式发布的调研报告介绍,各省市高质量初等教育资源离开邻近地区到地级市卫星城或外地高中入读的现像获得有效遏止,中考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留在邻近地区入读高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最终的过渡时期

各省市民办高中推行托管地录取和国民同招的进度并不一致。

石家庄市招办的明确规定较为明确,提出“从2024年开始民办一般高中只在审核地录取”。

这意味着,石家庄市民办高中2023年将是最终一年可以跨区录取。石家庄市日前正式发布的经济政策对此进行了严格限制,明确规定民办高中在审核地外录取的方案不得超过幼儿园录取方案总数的10%,比2022年减少一半。

根据公开信息,在民办高中发达的邢台市,2022年38所民办高中在邢台市外的录取方案为4947人,比2021年剧减54.6%,其实只占全数录取方案的10.5%。其中,邢台泰华小学(原邢台一中)的市外录取方案仅190人,比2021年减少47.1%。

很多地方已提早推行托管地录取和国民同招。安徽省招办日前正式发布的2023年录取经济政策明确规定,“民办一般高中录取组织工作纳入所在地初等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组织工作,录取范围与所在地民办一般高中保持一致,实现同步录取”。

规范化录取管理组织工作,修复初等教育自然生态之后,民办高中对于丰富初等教育资源供给仍有重要作用。

薛二勇对21世纪末经济报导本报记者表示,还是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民办高中,充分保障其办学自主权,对其特色化、多样化产业发展给予税收减免或者必要的财政补贴,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购买民办高中的学位,为学生选择到不同高中接受适合自身的初等教育提供资源。

但明确要求民办高中推行托管地录取和国民同招,只是堵住了幼儿园的“掐尖”行为,却挡不住家长们对名牌民办高中的趋之若鹜。

张勇(化名)的女儿在石家庄市张家口市读完了小学,2022年小升初时,张勇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把孩子的户籍迁到了邢台市,12岁的女儿随即入读了当地一所寄宿制民办高中。张勇每个周末开车去看一次女儿,拿回女儿的换洗衣服。

“我知道女儿如果在张家口读完高中后,可能没有渠道再考进邢台的高中,所以只好提早做了安排,毕竟,邢台民办高中的升学率还是要比老家的幼儿园高。”张勇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