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市场预期周薪”曝出,惹恼上亿人:认为钱张境,是一生最小的幻觉……

文/陌菲 主持人/应犹

前几日,网路上有一篇关于“大学大学生市场预期周薪”的报告,惹来了上亿人驻足观看,还被网民们“群嘲”上了博客热搜。

据来自数十家院校的2700份报告显示,超过20%的中学生预计今年自己大学毕业后将月工资过万,有67.65%的中学生则预计今年自己在大学毕业10年内会年入一百万。

消息一时间,评论区立刻就炸了。

网民在愤慨之余纷纷迈入了“嘲弄模式”:

“赖草!我大学毕业10年月工资5000,存款才1万。”

“这一看就是没有被社会风气严刑拷打过。”

的确,现在网路上满天飞的“八千几百万”的信息,常常会让他们陷入一种“幸福家庭皆富,唯我独穷”的恐惧之中,也让很多年轻人误认为“周薪一百万”只是一个“小目标”。

但只不过,他们都被一个叫“生还者局限性”的现象给骗了。

中低总收入者,往往是“沉默的绝大多数”,他们的现况很少被德国大众关注和讨论。

而那些虽说经常出现的“八千五千”的人,不过是这个社会风气中少数的高总收入群体。因为他们更善于运用听友表达意见,所以更难被德国大众看见罢了。

他们常说,孩童的日常生活,从来没有难两字词。

的确,以为挣钱难,是他们一生中最小的幻觉。

多少人拼竭尽全力,却过着愤世嫉俗的一生

前几日,统计局发布的了“2021年一季度各县总和岗位数总收入统计数据”,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居民总和岗位数总收入为17642元,其中,总和工资总收入为10104元。

所收到每个月,他们的实际总收入和工资总收入分别为2940元和1684元,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只不过都高踞在中低总收入阶段。

而这本统计数据曝露的,才是最真实的日常生活。

网路上曾有人对相同地区、相同职业的优秀青年做了一次总收入调查,结果发现“北上广深”等大都市的普通工作,工资平均在5000—15000元之间。

而在其他城市,绝大多数白领阶层的总收入都在3000—6000元的范围里,和网路上数十亿八千几五千、一千多”的描述相距相距无几。

北方某县城的一个工地管理员,向大家透露了身边人的真实总收入,让无数网民觉得这才是“人间真实”:

在城管队当队长的高中同学,月工资3800元;每天在工厂打工12小时的舅舅,每月工资到手4300元左右;自己是工地的保安,月总收入3500元;在商场做促销的50岁阿姨,月工资只有1800元。

一个个真实的统计数据告诉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过着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八千几五千,更没有多少人一夜暴富。

挣钱难,一直都是日常生活的常态。

网路上曾有一篇“北京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块钱”的新闻,引发了几五千网民的热议。

王处长为了做基层调研,亲身体验了1天外卖员的真实日常生活。

一开始,他给自己定下日赚100元的目标。

但作为“新手”,他送一单要花近1个小时,一单只挣6.6元。

如果晚点了,还要被扣掉一半以上的总收入。

他不得不沮丧地把目标降到日赚50元,但到最后,他连这个“小目标”也没能实现。

辛苦奔波了12个小时,他一共挣了41元。

调研结束后,王处长坐在马路边委屈地感叹道:“太不难了,跑那么长时间,就挣这点钱!

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扎心的事实:

绝大多数人拼命工作,并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有钱人”,他们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量。

电影《谎言西西里》里中有一句台词:“有时候拼命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的确如此。

多少人拼竭尽全力,却依然过着平凡的一生。

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是你看不到的辛酸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个片段,曾让无数网民泪目。

剧中的王漫妮为了拼业绩,每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避免顾客流失,上班期间都不敢喝水,以免频繁上厕所。

最后,她因为常常憋尿,患上了急性肾炎昏倒在地。

这一幕,是不是像极了在大都市拼命工作的打工人?

智联招聘曾发布一篇关于白领日常生活状况的调研结果,揭开了白领阶层表面风光,实则心酸的真实日常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下,公司裁员减薪现象非常普遍,年龄大的白领,工作机会变少,而年轻白领的工资缩水也十分常见,工资无法按时发放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

在一些影视剧的渲染下,他们往往以为白领就是一群光鲜亮丽,出入高楼大厦,拿着每月几五千的高薪,日常生活轻松惬意且体面的人。

但日常生活中的白领,往往是城市里最恐惧的人群之一。

随叫随到的网络办公、没完没了的加班、赶不完的文案、做不完的表格,他们没时间犒劳自己,更没有心力去享受日常生活。

白领如此,那些在创业路上艰难前行的创业者,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罗永浩的创业故事,曾让很多人慨叹不已。

他的创业史,就是一个不断失败的过程。

2006年,罗永浩创办了博客网站——牛博网,两年多后,网站就关闭了。

后来,他在北京创办了一家英语培训学校,也不了了之。

2012年,罗永浩创办了锤子科技。锤子科技在最辉煌的时候,曾完成了1.8亿的融资,整体估值超过10亿元。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锤子科技最终破产,留给罗永浩的是6个亿的债务。

现在的罗永浩,化身综艺嘉宾和直播达人,努力工作偿还债务。

他曾在脱口秀节目上坦言,为了还债,他可以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工作。

爆笑犀利的调侃背后,是满满的心酸。

德国哲学家狄兹根说:“日常生活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地剥开,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

每一种看似光鲜亮丽的日常生活背后,都有各自难以言说的艰辛和委屈。

只不过,有些人习惯于叫苦连连,而有些人,选择了默默咬牙,独自前行。

哪有什么一夜暴富,不过都是厚积薄发

杭州日报曾报道过一个大姐“每天睡3小时,打5份工,最终买下2套房”的励志故事。

重庆的杨大姐离婚后,被新认识的男朋友骗走了10万块钱。

这些钱大都是杨大姐从亲友那里借来的,为了还债,她来到杭州打工,找了一份淘宝店仓库发货员的工作。

后来,她和老板娘商量拿一些存货去夜市摆摊。

这样,她每天就有了200—300块左右的额外总收入。

但杨大姐还是觉得不够。

不久后,她又接下了一个早餐摊工作、两份保洁员工作以及一份钟点工工作。

她每天打5份工,18个小时连轴转。

凭着这股狠劲,杨大姐最终也获得了应有的是财富。

3年后,她不仅还清了欠款,还顺利地贷款在杭州买了一套小公寓。

2017年,杨大姐还在重庆付了第二套房子的首付款。

世人也许只能看见所谓的“一夜暴富”,可谁又知道,别人在背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漫长煎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劳累?

网路上有个5年赚260万的快递小哥,叫窦立国,他曾让无数网民羡慕不已。

但很多人不知道,窦立国刚送快递时,一天只挣几十块钱,还常常被欺负。

业务很少,窦立国就印了1万份名片,到自己负责的片区逢人就发,但路人大都随手将名片丢掉。

窦立国思索很久后,就在名片上印上周边的订餐、送水信息。

这招果然有用,丢名片的人少了一大半。

业务越来越多,但那时还没有地图软件,为了提高效率,窦立国手绘了很多路线图,什么时间段哪条路不堵,有哪些小路可以走,都在图上标得清清楚楚。

他的勤奋和聪明最终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电商平台的崛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大爆发,窦立国也从一个普通快递员晋升为分公司的管理者,在5年时间里挣了260多万。

综观这些小人物的发家史,你会发现,所有的是成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一个人的财富积累大都有迹可循。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你要么比别人勤奋,要么既聪明,又努力。

不是每一份的付出都会获得相应的报酬,但那段沉淀的日子,往往是一个扎根过程。

它就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起跑线。

这世上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话,不过都是一点一滴精准努力后的厚积薄发。

愿你拥有抬头仰望星空的梦想,也拥有低头脚踏实地的质朴。

在前行的路上,不必奢求一夜暴富,要胸怀目标,不懈努力,一点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陌菲,时尚期刊和多篇10万+新媒体作者,一手写亲子教育,一手写一生百态,文风可犀利、可温情。